2)第一六八章、造反和革命 1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王书辉带兵解决伍朝宗家的问题的时候,第九营第一连已经开始处理自己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了。

  在大灾之年里,灾民们的第一个求助对象是谁?这个问题要让现代人回答,答案肯定是向政府求助。在工业社会里,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非常贴近的。这是因为工业社会,能够承担庞大复杂细致的政府机构,而工业社会里的政府机构,也具有抗灾救灾的能力。

  但是,同样的问题放到农业社会里,就不是这样的回答了。在古代社会里,一旦遇到了灾荒,老百姓求助的首要对象,肯定是距离他们最近,和他们面对面的同时,掌握着大量的粮食的人。

  这个人,指的可不是老百姓几百年也见不到的县太爷。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县太爷是整个县里权力最大的人。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老百姓和县太爷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县太爷是谁,做了什么事情,对于老百姓毫无卵用。

  不管是从距离上讲,还是从法理上讲,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在乡间行使权力的也只有封建地主们。老百姓又不是缺心眼。他们都知道住在地主大院儿里的地主们,不仅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同时也掌握着巨量的粮食。

  跑到县城里猫着的顶级地主他们找不到,可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小地主们,可都靠着家丁打手,和近支族人一起藏在乡下的大院子里呢。在粮食全面绝产绝收,大家快要饿死了的情况下。大家一个求助的就是这些中小地主们。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无论是汉代豪族的邬堡,还是唐代世家的城寨。这些东西的规模或许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说,这些东西和地主大院在实质上是一种东西。都是用来对必然会发生的灾荒导致的灾民,进行防御的。

  在明末这个环境里,明末的地主们早就吸取了他们前辈的经验教训,建造了规模不等但是功能相同的防御设施。所以,就是灾民们真的聚集在地主大院周围,大多数拿着木头包铁农具的灾民,也无法对大院里的地主造成威胁。

  所以,想要获得帮助的灾民们,只能徒劳的在一个个地主大院外哀嚎等死。

  复兴军的战士们,哪怕是军龄很短的“淮兵营”的士兵们,也都在文化学习中学过“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的话。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都是流民出身的复兴军战士们来说,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这和他们的实际经历相吻合。

  借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的话说:“在灾年里,灾民还算是人么!”。那么可想而知,连人都算不上了的灾民们,没有一个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宝贵的东西。

  第九营第一连在执行任务的第一天里,就再次加深了对这句“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的话的认识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