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嫡孙应桢_娇妻良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

  燕京,成国公府。

  朱希忠已五十六岁高龄,膝下子女,年长的,已过不惑,年幼的,尚处总角。

  他是高皇帝远亲,自他被嘉靖皇帝赐封爵位至今,已过了三十七个年头。

  高皇帝起势时,他祖上不顾家人反对,变卖家财,为其执旗。

  后来,高皇帝稳坐江山,虽没忘了他先祖这有功之臣,却惧其武勋盖主,只给赏了封地,未赐爵位。

  他祖上聪敏,跟高皇帝谢了恩典后,就告老还乡,从此种花养鸟,再也未碰过兵器。

  高皇帝老暮念旧,召其祖入应天府小聚。

  感怀昔日垂髻,今日鹤发,日月匆匆,青春不复。

  他祖上初不饮酒,只孤坐发呆,后酩酊大醉,痛诉近年所受折辱,临行,更是与高皇帝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帝王之尊,可知错,不可认错。

  事后,高皇帝对席间之事绝口不提,只在行将就木之时,留下密诏,责其孙朱允炆,择吉日,为其封赐爵位,以安社稷。

  奈何,建文帝并不是个听话的孙子,登上皇位,就以除弊为由,开始了他的扶持文臣,打压武勋新政。

  高皇帝留给他的密诏,也因此,被束之高阁。

  起初,各武勋家族,看在高皇帝的面子上,没与建文帝这毛娃娃为难。

  可谁知,娃不打,不知礼。

  见各武勋家族,都未做出激烈回应的建文帝,竟得寸进尺的提出了削藩。

  削藩。

  也罢。

  好歹给留个爵位,留些财产俸禄,也算好看。

  可他不!

  打定了主意,要把所有武勋家族,连同他四叔,燕王朱棣,一举灭了。

  想那燕王,也是两次北征,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当年,未与他争皇位,是看在高皇帝和其已死的兄长,建文帝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的份儿上。

  可建文帝这小辈儿,蹬鼻子上脸,削藩不算,还监视人家,欲调走军队,架空人家……

  有道是,人情用尽,莫嫌命短。

  燕王朱棣,又岂是坐以待毙之人?

  待朱棣以“清君侧”揭竿,起靖难之役,建文帝才想起来,要讨好那些,饱受他压榨的武勋家族。

  然世间灵丹妙药甚众,唯后悔一味,无处可买。

  应天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

  燕王得登大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出高皇帝密诏,于当年九月甲申,给在靖难之役里,夺北平九门,收降十万南军的朱能,封了个成国公。

  已重病卧榻多年,死等高皇帝承诺履现的朱能祖父,也于当日,听闻诏书,长叹一声“陛下未负我”后,赫然长逝。

  “都来了么?”

  朱希忠环顾了一圈堂下,跪成了四排的晚辈,声音里,带了三分怒意。

  时值年节,他本不想与孩子们生气。

  可这些不成器的小家伙儿,一个,比一个更不让他省心。

  “除在江南大营服役未归的雁回,都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