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章 什么妙馆!我亲自去戳穿他!_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以搭建营地供难民居住,将有病症者全数放置,将已因病死去者,将其所有之物,与死去之人择地焚烧。

  以此来短暂杜绝。

  同时发放施粥。

  让饿殍得以饱腹,集聚者能生火取暖。

  此过程中,虎豹骑将士都无需过于尽力接触,他们按照郭谊的命令,将各地壮丁聚集起来,再每日施以药汤。

  晚上吃食则为类似于耳朵的娇耳。

  被郭谊称为饺子,也叫交子。

  这东西寻常人家当然不吃,但是里面包裹了彘肉和些许草药,喝下面汤之后,都会感觉身体发暖。

  由此越发的有劲。

  这接连数日之后,原本已经死气沉沉的难民潮中,慢慢的有了生气。

  而加入壮丁之列的人也越来越多,并非是郭谊要抓,而是曹纯设立了一条军令,凡是在就近村落内有能者,加入于此,可得一借名记录。

  即是,若是来年境内粮食无收或者欠收,可以此证,在衙署借粮多少,按照功绩数量不等,等待劳作之后再归还。

  这是在后世,灾疫多了之后的朝代,逐渐兴起的一种补偿之法,特别是在明朝时,洪灾与旱灾交替,永乐年间更是灾害频繁,最是沿用的熟悉。

  熟悉得令人心疼。

  称之为,赈灾借贷制。

  郭谊觉得,刚好可以适用于现在。

  这是他在思索之中得到的办法,毕竟现在军屯也只是预期,还没有收成,但在收成之后一定能够负担民生。

  这道政令用于现在,或许可以调动起百姓的积极性。

  果然,一开此令,加上曹纯这段时日如日中天的名声,还有曹氏在兖州为政以来的仁善之绩,再加上郭谊经过几个医者都认可的药方。

  周边壮丁来了几乎两千余人,为的便是这借记上的名录,多达百斛,少则十斛的米粮之利,虽说只是一份借据保证。

  但在饱受饥荒之苦的百姓看来,这或许是救命的路。

  他们不相信汉廷,但现在不得不相信兖州的曹氏官吏。

  以他们的名义发出来,肯定是要作数的。

  于是人手越多,事情也就越轻松。

  在香囊佩戴之后,每日还有面粉包着的娇耳吃,还有药汤以暖身,日夜砍伐树木,配以炭火得取暖。

  直到冬日。

  曹纯已经收治了三万余难民,并且将疫情全部压下,因焚烧之事被人诟病,也都强硬镇压,以刀为理说之。

  在此中,折损了赶来的壮丁数十人,签署了差不多十万斛的借记,让大野泽一带全部得以安宁。

  就此,度过了一个较为忙碌的年关。

  曹纯、郭谊、典韦等人,几乎保证了兖州东、北部一带,经由青徐众南下而造成的难民,全部得以安置。

  并且焚烧隔绝之后,断绝了继续迁移蔓延。

  最有人情味的是,未曾使得枕籍于路途,有处可安住。

  其三人之名,被广为流传。

  直至有乡民开始祭神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