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内乱的二龙寨降了!_唐朝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庄户人家买咸盐的习惯及频度推断。其实唐成他们到的时候,山上存着的咸盐也就该吃的差不多了。若要考虑到山匪们苦捱苦抗,兴许能再抗两个月,到那时男人们还好些,妇孺尤其是小孩儿就该扛不住了。这样算来算去的话,七月底也就到头了。

  虽然心里有个时间表。但不见着那伙子土匪扛不住下山。唐成心里总有些惴惴然,虽然明知道公差们已经探查核实过了,但他还是时不时冒出个念头,万一他们上次买的盐多呢……

  患得患失,每个人在面临重大事件时都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情绪,唐成也不例外。

  日子就在忙碌与偶尔的患得患失间过去,直到一个多月后七月初的一个下午,当唐成正在县衙公事房里捧着一份朝报低头沉思时。他渴盼已久地关于二龙寨的好消息终于到了。

  其时唐成正在看一份朝报。现下的初唐时候还远没有后世的邸报,不过这时节身为各道行政主官的观察使一般都在帝都长安安排有心腹常住。目的就在于收集宫城及皇城各部寺地消息,然后定期经兵部急脚递传回地方。以便地方主官把握京城地形势。这种记载帝京皇室及皇城各部寺的手抄信息就被称为“朝报”,朝自然是指朝廷。

  而这些朝报传回各道之后,本道所辖各州的刺史们又会再次抄录,直到最后传往地方,这也是地方官了解朝廷动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这份最新从州里抄来的“朝报”中并没有什么太新鲜的内容,唐成之所以看的如此上心是因为朝报上有两条消息朦朦胧胧的刺激了他。

  这两条消息一是来源于扬州市舶司,说地是自打今年开年以来因连续遭遇海上风暴及海盗劫掠,所以专走海上丝绸之路地远洋巨舶损失巨大,江南东道最大的十家海商联名上书市舶司,请求扬州市舶司衙门接手桐油买卖之事,以支应淮南道及江南东道造海船之用。

  而另一条则是扬州大都督府上地奏本,意在弹劾并请朝廷饬令岭南道观察使及行军大使通力合作,尽快剿灭以岭南春州冯家为的海盗团伙,确保海上远洋商路的安全。

  扬州是唐朝除三都之外最为繁华的所在,素来有“扬一益二”之说,而扬州之所以如此繁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云集着天下最豪富的海商,以及各道州最精美的大宗瓷器,丝绸等等。所以海上商路受阻对扬州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扬州大都督府会撕破脸皮将岭南道军政衙门一齐弹劾进去的原因。

  但若是反过来看扬州大都督府的奏章并结合市舶司地奏本,明显可以看出自打今年开年以来不拘是唐朝海商还是波斯海商们的海船都损失极大,这就直接刺激了对桐油的大量需求。而李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