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四章郑芝龙的吸引力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为说项,还有工部尚书王遵宪八万两,让他帮衬。”

  崇祯眯着眼,但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比起和太子的大事,这些十万八万两银子的事情都变成了小事。

  崇祯突然对自己这个兵部尚书有了兴趣:“杨嗣昌还没有出发么?不是说参谋部催促他早点上路么?”

  方正化低着头:“听说他去军部辩解了,军部给了宽限,让他可以年后再出发。

  军部给的理由是,南洋战事未定,以六部尚书之尊,若是被敌人探查,必然让战事节外生枝。

  况且战争期间也分不出更多船只为他护航,所以缓行。”

  如果不知道杨嗣昌和孙铨的谈话,这个理由崇祯就信了,但是当知道杨嗣昌可能已经投诚了东宫之后,这个理由就成了借口。

  不过杨嗣昌现在的情况然人看不清,你说他是太子党吧,他几次出谋划策都是偏向皇上这边的,连崇祯都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

  崇祯看了看方正化:“杨嗣昌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

  杨嗣昌可是东厂最近的重点关注对象,崇祯一问方正化立刻就能回答:“这几天杨嗣昌主要在家学习奥斯曼帝国那边常用的两种语言。”

  崇祯有些迷糊,堂堂天朝上国兵部尚书,该有多想去这番外之国,才会不耻下问的学习对方的语言?

  这种行为在崇祯看来跟为了混进猪圈还要学习猪叫没啥区别。

  崇祯正在了解的时候,朱慈烺也在听着今天的消息,他对于郑芝龙为啥那么有钱也很好奇。

  朱慈烺问道:“郑芝龙目前还有哪些收入?”

  李若琏被问的一愣:“这个我要下去调阅一下资料。”

  朱慈烺点点头:“调来看看,这一年几百万两上千万两银子的送,他一年能挣多少。”

  不一会,资料调过来,从账面上来看,郑芝龙一年收入也不过近两千万两而已。

  今年因为外贸许可证制度,以前需要给郑芝龙缴纳过路费的私人商船,现在都加入各个商会。

  所以郑芝龙过路费这一块收入大幅度减少。

  不过有失必有得,过路费收的少了,商会会费一年确没少收。

  加入商会的商船,根据大小和贩卖的东西价值不同,一条船要交一百两到数千两不等的会费。

  郑芝龙的福建商会是十二个商会里面船最多的一个,数量超过四千只。光郑芝龙自己就有一千多艘。

  就算拉平均一条船交钱两千两,那这也有六百多万两的会费。

  除了缴纳会费,郑芝龙自己的一千多条船,经营着前往倭六国、高丽、南越、吕宋、爪哇等等数十个国家,最远的已经到天竺。

  这一千多条船,每条船每年能给郑芝龙带来近万两银子的收入,也就是说经商收入就有近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所以洒出去几百万两银子并不是很多,而且郑芝龙这两年开始上岸,在福建地区开纺织厂、丝厂、开矿、店铺、地租、银行票号、当铺等等。

  这些东西一年也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所以说钱挣钱容易,人挣钱难,当资本膨胀到一定地步的时候,自然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

  不过朱慈烺确从这份报告里面看到了郑芝龙家对福建的渗透,如果这么发展下去,那么福建究竟是大明的福建还是郑芝龙家的福建呢?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