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章 葫芦嘴伙同葫芦腰要干掉葫芦肚?(一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环境作对。人总是处于大环境之中的,时代,地域,民俗,这就是大环境。个人跟大环境对抗没有必要,因为对抗不了。

  除非掌握了足够的权利,重新制定了大环境的规则。

  周围的人稍微静了静,然后又慢慢相互交谈起来,可内容却变成了谁家小孩吓得哭闹了一宿,谁谁脑袋都出了个大口子,谁谁谁老婆孩子齐上阵,制服了几个人。

  “姐,我弟说那帮流寇一个都没跑了,全给抓了。”

  “二十二个人呢,抓完了关哪儿了?”

  “对,是二十二个,死了7个,剩下15个活的,也没给水米,就绑着。听说还是把活的和死的绑在一起,在打谷场呢,好些人看着呢。”张二妮的神情特别像讲鬼故事,楚清就有点想笑。

  “姐,要我说,三胖家的都该给你磕头呢,不然她就完了!”张二妮愤愤地道,“那就是个没良心的!”

  “二妮,”楚清说道;“不要提这件事,让这件事平息下去。不然流寇没有要了她的命,流言会要她命。这样的情况村里不止她一个。”

  “姐,你心也太善了!”张二妮感动的红了眼眶。

  “我是冲着她婆婆,那是个很好的老人家。也为我们娘俩拼了命的。”楚清解释道。

  “嗯,”张二妮点点头,“村里还有两个也跟三胖家的一样,差点就被给那啥了。”

  “让这件事过去。”楚清重复,“做女人不易。”

  说着话就来到了打谷场上,打谷场中央,有一个用柴火棒摆出来的橫置的歪斜葫芦形。葫芦嘴朝东。

  村长们组织大家围着这个图案集合,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到地上的图案。

  人们看着纷纷议论起来,很快就人声鼎沸,因为大家都在说话,不高声就听不清楚,所以声音越来越大,嘈杂的很。楚清就不喜欢嘈杂,眉头皱得紧紧的,心情又烦躁了。

  这时谢先生走了出来,站在了葫芦图案里,双手往下压了压。人群安静了下来。吴村长这时喊话:“前面的坐地上,后面的站着,大家要都认真听先生讲。”

  人们纷纷响应,男人们尽量都坐下来,把地方让给女人和孩子们站着看。楚清抱回小宝,也站在人群里。她感觉今天的内容很重要。

  谢先生手里拿着一根长树枝,站定了,说道:“今天,我们所有人都上课。”人群又开始窃窃私语,不是要说昨天流寇近村的事儿吗,怎么又改成上课了?

  谢先生用手里的树枝比划了一下地上的“葫芦肚”,讲道:

  “大家看看,这就是我们大宣国,”又比划了一下“葫芦腰”:“这窄窄的一条,就是东伦国。”然后跨进“葫芦嘴”那一半说:“这里,就是沃斯国。”

  人群又要沸腾,因为人们很好奇自己国这么大,东伦原来那么一小条。谢先生挥舞了一下树枝,止住人们的声音:

  “今天我给大家上的课,就是说说我们大宣在跟谁打仗,在哪儿打仗,我们家又在哪儿。”人群静的落针可闻。

  “我们大宣和东伦、沃斯,就像一个葫芦,葫芦嘴朝东,葫芦肚在西。我们的京都在这里,”谢先生拿起一块石头,放置在葫芦肚的中上部。

  “我们吉州在这里,”又拿起一块小一些的石头放在靠着葫芦腰的位置。

  “我们村在这里,”谢先生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放在紧贴着葫芦腰北端的位置上。

  “我们打仗的地方在这一段,”谢先生用两根柴火棍垂直搭在葫芦腰的中部和上部。

  楚清认真的看着,这是她穿越来后第一次看到这个国家的地形图。

  “这个葫芦,东边高,西边低,所以,沃斯国基本都是戈壁滩,那里盛产玛瑙,可是不长粮食。东伦国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么狭长的一条,山石居多,山里有矿,也不易种粮食。”谢先生讲解道。

  “我们大宣,地势平缓,面积广博,山川河流分布的比较均匀。很适合种粮食。这就是打仗的原因。”谢先生说到这里,咳了咳,感觉有些说多了,怕出什么政治问题。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