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 如此三赢_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给当事众人,打听革新的情况。

  各种信件雪花一般飞来。

  孙思邈和潘师正、田仕文等人按照早就制定好的计划给这些人回信,且信里还塞了两本书。

  一本是新版《道门图录真经》,这里面添加了修改后的斋醮仪式,和道教提倡的伦理道德体系;另一本就是新丹经。

  这些书都是印书坊加班加点印刷出来的。

  这时候活字印刷术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直接排版省去了雕刻的麻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除了送给熟人的,还有大量被抛售到市面上,甚至可以说就是半卖半送。

  都说和尚有钱,其实道士也不遑多让。不论是茅山派还是楼观派都家底丰厚,就连紫霄观都不缺钱。

  为了推进此次革新,免费送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而且见识过活字印刷术之后,他们也纷纷表示让帮忙印刷自家派系的经文。

  陈景恪没有拒绝,但同时也表示只在京中搞印书坊覆盖范围太窄了,如果全国多点开花更好。

  我紫霄观愿意给你们提供全套的技术,你们自己去外地搞印书坊吧。

  听到这话众人既是惊讶又是敬佩,雕版印刷术还好说,活字印刷术的技术门槛就比较高了,尤其是油墨的配方更是机密。

  陈景恪愿意免费提供给他们,除了高风亮节就在想不到别的答案了。

  然后他们火速派人回去建设自己的印书坊,活字印刷术先不说,至少把调版印刷搞起来,然后拼命印刷道经。

  既可以宣扬自家的派系,又可以压佛教一头。

  陈景恪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得不再次感慨,道教果然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大功臣啊。

  就是不知道这一世的后世人提起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会如何进行评价。

  道教为了印刷道经发明了印刷术,然后被用来印刷科学书籍,最终帮助人类实现了反宗教?

  嗯,西方基教的味道太浓厚了。

  不过有一点是没错的,掌握了知识的士族阶层是不愿意见到知识普及的,甚至会阻挠印刷术的普及。

  但现在借助道教的手,可以在全国修建印书坊,士族根本就不会反对。

  我们印刷道经咋了?

  作为道教最大竞争对手,佛教也必然会跟着模仿,用不了多久印书坊就会遍布全国各地。

  今天印书坊能印刷宗教书籍,明天就能用来印刷别的书籍。

  就中国的文化氛围,这是必然的结果。

  对唐朝越了解,陈景恪就越为自己当初加入道教感到庆幸。很多本来很难行得通的事情,借用宗教的手段就能变得轻而易举。

  ……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出,以及这两本书籍的出版,紫霄观这次革新的内容也终于被外界所熟知。

  各方反应自然也不尽相同。

  朝臣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这次革新没有什么触及朝廷根本的内容,也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

  士族也同样高高挂起,很多和孙思邈关系好的人还表示会支持革新。尤其是在看过新丹经之后,表现的就更积极了。

  佛教也松了口气,本来楼观派参与进来他们还很担心会不会对自己开火,结果这次革新完全没有涉及到佛教。

  非但没有攻击佛教,反而自家内部起了矛盾,要对丹道派动手。

  吃瓜吃瓜。

  然后就是,新的斋醮仪式很多地方都有佛教痕迹,比如那些口头禅。这让他们在放松之余,还有点小骄傲。

  但革新总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这次也不例外。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丹道派,新丹经可是直接把他们的根都给断了。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