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2章 附庸风雅_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附庸风雅

  捕快走了并不意味着就没人管了,摆放桌子的地方被用绳子给隔离开,留有出口和入口,并有专人看守。

  等桌子坐满就禁止进人,之后出去一个就放进来一个,免得发生矛盾。

  一开始自然有人不乐意,凭什么别人能进去大吃大喝我要在外面等着?

  可他们是亲眼看着捕快进酒楼的,自然不敢闹腾,慢慢的大家也就都习惯了这种规矩。

  甚至先来的会自动给后来的人讲规矩,让他们在这里排队候着。

  饭菜说不上丰盛花样也不多,四荤四素两个汤,都是制作方法简单适合大锅炒的那种。

  主食就只有馒头一种,不是纯麦粉的,而是麦粉和粟米粉混合制成。

  几名小厮推着装满菜的餐车巡逻,随时续盘。

  秦彦道所顾虑的有人吃饱了赖着不走的情况也发生了,不过陈景恪早就有了应对措施。

  看场子的小厮会观察场上所有人,发现有人逗留不去,就会主动过来劝说:

  这位客官,如果累了可以先去集市上转一转休息一会儿,等会再过来也不迟。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就都没脸继续赖在这里了,少数实在不要脸皮的就随他们去了。

  如果这种赖皮太多影响了流水席的进展也不怕,屋里的捕快就是干这个的,有的是办法把他们请走。

  对于这种人,百姓们也不会同情,只会认为干得漂亮。

  外面的这三十桌是用来招待普通人的,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是不屑于坐在这里的。

  陈景恪他们自然也考虑到这一点,在酒楼内部也摆了宴席,专门招待他们。

  而且里面的菜花样更多,各种招牌菜全都摆了上来,甚至直接把菜单放了上来任凭顾客点。

  至于如何判断他们的身份,很简单。

  穿丝绸的人可以直接进,不穿丝绸的就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了,比如作首诗证明是个读书人之类的。

  倒不是陈景恪非要搞什么三六九等,这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

  普通人都不富裕,是不会来高档酒楼消费的。

  让他们参加外面的流水席,也不是指望他们会过来消费,而是希望借由他们的口把天然居和炒菜宣扬出去。

  天然居真正的客户就是穿丝绸的人或者读书人,顾客就是上帝,自然要好好的招待他们。

  甚至为了吸引读书人创造话题,陈景恪还设下了两道题:

  “门口这幅对联若有人能对的上来,一个月内免除所有餐费。”

  “大堂内亦有一副对联,若有人能对的上来,终生免餐费。”

  但凡有点学问的人一听就都坐不住了,这要是对上来不光能免费吃饭,还能扬名啊。

  只是当他们看到门口的对联,顿时就傻眼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很标准的回文对,强行对上来并不难,可关键是这副对联和酒楼的名字天然居相照应,

  请收藏:https://m.ys00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